1月20日至1月24日,四川农业大学青梦载新芽•暖阳“童”行支教小队在雅安市雨城区青江路社区开展支教活动。小队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抓手,融汇美育、体育和红色文化教育设计课程,助力孩子们陶冶情操、磨砺体魄、赓续精神。
针对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和广度欠缺的问题,小队用漆扇和青花瓷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课堂上,冯澜洁和陈宇将漆扇的历史和漆染非遗工艺娓娓道来,孩子们积极举手讲述自己对漆扇的印象。随后,老师带领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漆扇。扇子轻轻浸入水中,与色彩斑斓的漆液相遇,诞生出独一无二的图案,无论是巍峨的山水、灵动的花鸟,还是传神的人物,都跃然扇上。众多路过的居民被缤纷的漆扇吸引,主动让孩子加入制作漆扇的队伍。冯澜洁表示:“漆扇是传统文化瑰宝,我们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小朋友接触漆扇、传承技艺,培养他们创造力、审美与动手能力。看到孩子们专注创作,用独特视角赋予漆扇新活力,我们很有成就感。”


图为孩子们制作漆扇 王彩彦摄
对于青花瓷文化的介绍,刘雪婧首先从“什么是青花瓷”这一基础问题入手,然后讲解青花瓷的特点、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她采用连一连的趣味小练习,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每个朝代青花瓷的特色,并组织青花瓷碎片寻宝游戏,让孩子们在场馆内寻找碎片,齐心协力拼成完整的青花瓷瓶。最后,她带领孩子们一起制作立体的青花瓷手工。孩子们拿着蓝色画笔聚精会神地画花纹,一步步完成自己的作品。一堂课下来,青花瓷已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历史和美学知识一起进入孩子们的脑中。

图为孩子们在拼青花瓷碎片 王彩彦摄

图为孩子们展示立体青花瓷 王彩彦摄
在领略了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后,孩子们又踏入了红色文化的学习之旅。李宛怡通过播放动画视频以及算数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体悟遵义会议精神与沂蒙精神。王粒蔓则通过设计“重走长征路”和“四渡赤水”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亲身感受长征精神。在分享感受环节,有位小朋友这样说道:“在玩四渡赤水游戏时,我感觉红军非常不容易,因为水很冷,渡过水去要废很大的力气,他们的意志一定很坚定。”这些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深刻领悟到长征精神的内涵,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图为李宛怡在课堂上提问 张润摄

图为支教老师和孩子们体验重走长征路 王彩彦摄
在前期的课程中,孩子们已经有了亲手创作艺术作品的体验,为深度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一步达到美育效能,王彩彦开展了“观察与联想:绘出多彩天地”课程。她让孩子们亲手混合三原色橡皮泥,直观感受色彩的奇妙变化。接着,她循序渐进地教孩子们如何观察事物,引导他们用外形、特征、花纹“三步走”的方法进行观察绘画,并以云朵和柠檬为例,鼓励孩子们大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最后,孩子们以观察蝴蝶为基础,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创作——书本为翅的蝴蝶,点缀星星的蝴蝶……一幅幅充满童趣、创意无限的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艺术天赋。

图为王彩彦进行联想举例 张润摄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体育也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因此,陈宇和王粒蔓精心组织了一场趣味运动会,设计了拔河、两人三足、接力沙包五子棋等多种形式的游戏。两人三足游戏中,孩子们两两一组,相互配合,步伐一致地向前奔跑,在摔倒与爬起中不断调整节奏,增进了彼此之间的默契;接力沙包五子棋游戏则将体育锻炼与智力游戏相结合,孩子们既要快速奔跑传递沙包,又要在棋盘上巧妙布局,展现出了智慧与速度的较量。孩子们在场地中旋转、奔跑、跳跃,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图为孩子们玩接力沙包五子棋游戏 王彩彦摄

图为孩子们玩欢乐踩气球游戏 王彩彦摄

图为孩子们玩数字抱团游戏 王彩彦摄
活动结束后,许多家长对支教老师们表达感谢,纷纷表示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还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收获满满。支教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灵的滋养与灵魂的触动,青梦载新芽•暖阳“童”行支教小队将继续出发,以一分热,发一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