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8月10日,四川农业大学青梦载新芽·凌云队的队员化身乡村观察者与记录者,返回各自家乡的田野阡陌。他们深入调研乡村养老服务与儿童教育现状,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详实的问卷(覆盖约300名村民)和深度的访谈,用心倾听乡村老人与儿童的真实声音,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中“一老一小”的关键命题。

一、聚焦银发群体:乡村养老需求亟待精准回应
在宁静的乡村院落与社区角落,青梦载新芽·凌云队的队员与众多老年乡亲促膝长谈。问卷数据与访谈记录共同揭示出乡村养老面临的几大核心挑战:“空巢”现象普遍,日常照料与紧急救助存在盲区;基础医疗服务可及性不足,特别是慢病管理和便捷就医需求强烈;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情感陪伴与社交活动匮乏成为普遍心声。“孩子们在外打拼不容易,我们最怕的就是突然生病,身边没人,去趟医院也难。”一位受访老人的朴实话语,道出了许多乡村长者的隐忧。不少老人表达了对社区食堂、定期健康检查以及更多邻里互助活动的热切期盼。
二、呵护幼苗成长:乡村儿童教育呼唤更多阳光

与此同时,团队的目光也投向了乡村的未来——儿童。通过与孩子、家长及学校老师的深入沟通,乡村儿童成长环境中的短板清晰显现: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音体美及科技类课程供给不足,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留守儿童比例高,家庭教育引导缺失,心理健康需要更多关注;部分家庭对教育的长期投入能力与意识仍需提升。一位乡村小学校长坦言:“我们缺专业老师,更缺能让孩子们开阔眼界的资源和机会。”孩子们则渴望拥有更丰富的图书、更安全的运动场和能与远方父母“见面”的便利沟通渠道。
三、青年行动:从认知到责任,凝聚社会力量
此次大规模、分散式的深入调研,不仅是数据的收集,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实践教育。团队成员们表示,亲历乡村的所见所闻,远比书本描述更为震撼。“走进老乡家里,握着他们的手听那些细碎的烦恼和期盼,才真正理解了‘乡村养老’、‘教育公平’这些词沉甸甸的分量。”一位参与调研的大学生感慨道。团队计划精心整理分析问卷与访谈资料,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并通过自媒体平台、对接公益组织等多种渠道,将乡村“一老一小”的真实境况传递给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呼吁各界关注与支持,为解决问题凝聚智慧与力量。

“青梦载新芽·凌云队”的行动证明,青年大学生不仅是象牙塔里的求学者,更是心系乡土、勇于担当的践行者。他们用扎实的脚步和温暖的倾听,搭建起连接乡村需求与社会关爱的桥梁,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贡献着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这份来自田野的“青春报告”,正为提升乡村养老服务质量、改善儿童教育环境提供着来自基层的、鲜活的现实依据,也为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社会力量的精准投入点亮了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