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七月中旬,彝路生花·索玛寻芳调研团队成员走访了越西县的一个彝族村落,曾经因劳动力大量外出,许多土地荒芜。但如今,这里却焕发出新的生机。当地政府通过引进农业企业,流转了村民的土地,发展起了现代蚕桑产业。在蚕桑种植基地里,村民阿衣莫正在精心护理着桑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土地闲置问题,通过农地流转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产业支撑。许多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看中凉山的资源优势,纷纷入驻,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蚕桑种植农户
在甘洛县,一家农业公司流转了上千亩土地,种植高原苹果。公司不仅负责种植、管理,还搭建了销售平台,将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公司负责人介绍道:“通过发展苹果产业,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劳动力转移回来的人才和资金,也成为了农地流转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许多外出务工的彝族青年,带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回乡,参与到土地流转项目中,推动家乡的发展。
受调研的一位昭觉县的彝族青年,在外学习了电子商务知识后,回到家乡流转土地种植特色农产品,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现在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我们的农产品能卖到更远的地方,价格也更好。土地流转让我们能集中力量发展产业,电商又拓宽了销售渠道,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他说道。
然而,在探索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部分彝族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知不足,担心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农地流转后的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地流转和乡村振兴,当地政府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政策宣传,让彝族群众充分了解土地流转的好处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流转双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引导经营主体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彝族青年外出务工,当地农地流转的需求日益旺盛。许多农户选择将土地出租或转包,以此获得稳定的收入,同时也能让土地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一些有眼光的创业者看到了机遇,纷纷来到凉山,流转土地发展特色农业。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发展特色产业彝族新青年
在昭觉县的一处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正在查看蓝莓的生长情况。这片数百亩的蓝莓基地,正是通过流转当地彝族群众的土地建设起来的。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资金和技术,也为农地流转后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外出务工的彝族青年,有的积累了资金后,选择回乡创业,参与到农地流转项目中。布拖县的彝族青年,在外打工多年后,带着积蓄回到家乡,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植中药材。“我在外面了解到中药材的市场前景不错,而且家乡的土地很适合种植。现在我不仅自己种,还带动周边的村民一起发展,大家的日子都有了盼头。”彝族青年充满信心地说。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发展特色产业彝族新青年
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健康发展,当地政府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通过举办培训班,向彝族群众讲解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户和经营主体搭建沟通平台;同时,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经营主体应对各种风险。
经过调研了解到劳动力的远行,让凉山彝族地区的土地流转呈现出全新的态势。在这个过程中,挑战与希望并存,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彝乡的土地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孕育出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