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阡陌研行实践团探访"中国花椒之乡"全产业链,助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2025-07-08    作者: 文:李佳奇 图:赵旭尧    审稿: 祖立义    点击量:

2025年7月,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阡陌研行”深入四川省汉源县,围绕"花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开展为期7天的调研。通过走访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交易市场及农户,团队全面考察了汉源花椒从种植到销售的"九有"产业体系,探索特色农业如何成为富民强县的"金色引擎"。

科技赋能:标准化种植筑牢产业根基

实践团首站来到汉源县清溪镇万亩花椒示范基地,实地感受了现代化农业园区的科技应用成果。据汉源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制定64项国家标准、实现良种覆盖率100%、建设10.2万亩标准化基地,达成鲜花椒年产量3.64万吨,一产产值8亿元。团队成员孟敬棠感叹:"无人机飞防、溯源系统等技术的落地,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

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在甘溪坝食品工业园区,实践团参观了全国最大的花椒油生产企业五丰黎红。园区内25家加工企业年加工鲜花椒超5万吨,开发出花椒精油、花椒啤酒等50余种产品,二产产值达32亿元。数据显示,汉源花椒油占全国红花椒油产量的70%,但团队也注意到当地深加工产品存在单一的问题,建议医药、保健等高附加值领域加强研发。

品牌突围:文化IP与全球营销并进

汉源县通过打造"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价值61亿元)、取得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等举措持续提升花椒产业影响力。实践团参观了花椒产业展览馆,深度体验了花椒文创产品开发成果包括双椒IP吉祥物、花椒啤酒等。队员李佳奇表示:"将贡椒历史与现代品牌结合,是汉源花椒'出圈'的关键。"

现实挑战:价格波动与劳动力短缺

调研中,团队也发现产业隐忧:全国花椒产能过剩影响,当地花椒价格连年下跌(鲜花椒均价2018年20元/斤降至2024年10元/斤),同时,采摘期每日用工缺口达7万人。农户张大姐坦言:"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0%,年轻人不愿干,机器又替代不了。"

针对上述问题,实践团结合调研提出建议:一是科技降本:加快研发花椒采摘机械,推广"合作社+农户"托管模式;二是多元开发:联合高校研发花椒药用、日化产品,破解同质化竞争;三是政策护航:强化地理标志保护,严打外地花椒掺假乱象。 

汉源县农业农村局对大学生实践团的调研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将吸纳相关建议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汉源花椒的三产融合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青年学子应深入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实践团队队长黄国申总结道。


Copyright © 2023 四川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