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黄琅镇三海村文化站会议室内欢声笑语,在当地驻村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下,四川农业大学“彝路生花·向阳花”团队策划的“花市灯如昼”为主题的元宵节文化传承课程成功开展,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当地儿童普及传统节日文化,实现文化“彝”路传承。

沉浸式课堂:民俗知识融入互动体验
“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元宵节的传统民俗探究课程以辛弃疾词句引入,团队成员向一婷(“小象老师”)以“传统节日有哪些”这一问题和一首节日歌谣引导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帮助孩子们认识中国传统节日。课程的核心环节中,她以“东方朔”与“元宵”的起源故事为线,通过剧情演绎赋予课堂趣味;虽无多媒体设备,但是团队成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笔记本电脑为小朋友们展示并讲解课程PPT,保证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让孩子们在参与中理解元宵民俗。课堂上孩子们热情高涨,结束后罗钰(化名)小朋友表示:“学到了很多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还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很开心!”

文化传承:青春力量与传统文化的对话

本次元宵节文化传承课程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当地儿童的课余生活,也为走好“文化+教育+科技”融合之路、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之路注入创新活力,让传统文化“彝”路生花。当川农学子的青春力量与彝族村落的文化土壤相遇,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对话悄然展开。未来团队将联合驻村工作人员推出系列文化创新实践课程,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