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王佳怡)7月25日,四川农业大学“听峰宿影”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猫儿石村,聚焦乡村民宿与休闲农业协同发展现况展开实地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与“古羌部落”“九大碗”等当地特色民宿经营者深入交流,探寻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产业融合路径。
猫儿石村作为“5·12”地震后首批重建的羌族聚居村落,如今碉楼林立、羌风浓郁,依托“北川第一村”区位优势,形成了以民宿集群为载体、羌族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发展格局。
图为猫儿石村“吉娜羌寨”村口。通讯员 王佳怡 供图
调研中团队发现,当地民宿普遍注重文化植入,如“古羌部落”将羌绣融入软装,推出锅庄舞、羌笛演奏等非遗互动项目,让民宿成为羌族文化的活态展示窗口。“九大碗”民宿则通过“食材直采+农户定制”模式,80%食材来自本村农户,既保留全竹宴、羌山腊肉等地域特色,又带动20余户村民增收,形成“民宿连农田”的协同生态。
图为团队成员与“九大碗”民宿负责人进行访谈。通讯员 王佳怡 供图
团队还了解到,猫儿石村依托万亩中羌药材种植基地和茶园,开发出采茶体验、羌茶文化研学等项目,部分民宿推出“茶园认养”“药材种植体验”等定制服务,推动农业生产向旅游消费转化。不过,当地也面临交通制约导致游客“留不住”、淡季闲置率高、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对此,团队建议强化“民宿+农业+文化”产业链整合,通过新媒体打造“云端羌寨”IP吸引客群。
图为“听峰宿影”小分队在猫儿石村合照。通讯员 王佳怡 供图
调研结束后,“听峰宿影”团队将结合专业所学形成调研报告,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此次调研也与擂鼓镇“茶旅融合+非遗活化”的发展战略相呼应,为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协同发展注入青年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