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川农学子三星堆调研:穿越三千年文明回响,解码古蜀国精神密码

2025-08-01    作者: 文/黄攀 图/黄攀    审稿: 祖立义    点击量:

2025年7月5日至7月31日,四川农业大学“蜀地新青年·溯渊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广汉三星堆遗址。聚焦古蜀文明解码、文化遗产创新活化与文农融合探索等主题,这群青年学子开启了一场与古蜀文明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镜头记录,以心灵丈量,以学术热忱与科技实践为笔,在中华文明探源的深邃土壤中书写青春答卷。从青铜密码的数字化解析到文物修复的科技守护之光,从古老稻谷遗存揭示的农业智慧到文明基因的当代表达,青年学子们以多学科视角与创新路径,探寻着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川农范式”。

团队成员在三星堆门口合照 通讯员黄攀提供


晨曦微露,团队步入宏大展厅,青铜神树巍然矗立,枝干虬劲,直指深邃苍穹;青铜纵目面具静默无言,仿佛凝固着古蜀先民对浩瀚宇宙的永恒凝望。同学们屏息凝神,指尖轻触展柜,相机镜头精准捕捉着器物流转千年的光华,铭刻下每一道神秘纹饰与雄奇造型。“当指尖贴近冰冷的展柜,仿佛能感受到青铜器沉稳的心跳——那是穿透三千年时光的、无声而磅礴的生命脉动。”队员张同学在笔记中如此记录下这震撼心灵的瞬间。在文物修复中心,同学们亲眼见证了考古工作者如何以精湛技艺与超凡耐心,让破碎陶片重获新生,在残片与完整的交汇点上,古今智慧悄然共鸣。




三星堆黄金面具 通讯员黄攀提供


午后炙阳下,调研活动走向纵深。团队聚焦三星堆文化对青年一代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塑造,在馆内及周边区域展开实地访谈。他们与各地游客真诚交流,与馆方工作人员深入探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了公众对古蜀文明的独特理解与深厚情感。尤其令学子们心潮澎湃的,是祭祀坑中出土的碳化稻谷遗存。“这些深埋数千年的稻谷虽已碳化,却为古蜀辉煌的农业文明提供了不可辩驳的实证。”一位农学专业队员感慨道,“它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先民智慧的大门。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我们更应扎根大地,以科技为犁,深耕属于这个时代的农业华章。”

此次三星堆探访之旅,正是川农大青年学子扎根文化沃土、解码文明基因的生动缩影。“蜀地新青年·溯渊队”社会实践团队的实践,不仅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文明巡礼,更是一场连接古今、启迪创新的学术启航。从青铜神树恢弘想象中汲取的创造伟力,到祭祀坑稻谷遗存揭示的古代农业智慧,再到文物修复现场见证的科技守护之光,这些鲜活的“第一课堂”素材,为青年学子打开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崭新视窗。团队成员深刻体悟到:“我们不仅是文明的仰望者,更要做其守护与创新的接力者。”

在古蜀先民非凡创造力的感召下,这场川农青年与中华文明源头的深度对话,正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写下青春注脚。科研筑梦探源远,越来越多的川农学子正循着实践足迹,从文物密码中发现科学问题,于文明脉络中探索创新路径,将论文写在广袤的文化田野上,在解码文明基因、赋能文化传承的征程中强本领、勇担当、善作为,以青春之智为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澎湃的“高校力量”,书写着新时代科技赋能文化保护与创新的壮丽篇章。


Copyright © 2023 四川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