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至8月6日,四川农业大学“蜀地新青年·承脉队”开展了一场为期数日的川内文化宣传拍摄活动。队员们足迹遍布绵阳、达州、广汉等地,深入七曲山大庙、王维舟纪念馆、北川吉娜羌寨等文化地标,用镜头记录古巴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厚底蕴,以青年视角诠释多元文化的当代价值。
在绵阳市梓潼县的七曲山大庙,作为文昌文化发源地与“文武合祀”的典范,这里的元明清三代古建筑群与千年古柏相应和,既承载着古巴蜀文化中“崇文重教”的基因,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文武兼备”的智慧。团队队员谢芷怡聚焦“崇文重教”与“忠义仁信”的精神内核,拍摄了魁星楼“魁星点斗”塑像、文昌正殿八卦藻井等建筑细节,记录了当地“文昌出巡”非遗仪式的筹备过程,生动展现了这座“古建筑博物馆”中蕴含的文化交融魅力。

图一:谢芷怡在七曲山大庙进行文化调研与拍摄
在达州市宣汉县的王维舟纪念馆,团队队员胡江丹被浓厚的红色革命文化氛围所感染。通过拍摄馆内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以及聆听王维舟同志创建川东游击军、领导红三十三军的英雄事迹,团队深入挖掘了“坚定不屈的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等红色内涵。此外,团队队员胡江丹还记录了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日常活动,展现红色革命文化在当代的传承活力。

图二:胡江丹在王维舟纪念馆进行文化调研与拍摄
在北川吉娜羌寨,这座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北川第一羌寨”,以其独特的羌族建筑、绚丽的羌绣服饰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族文化的鲜活载体。拍摄过程中,团队队员王佳怡不仅记录了羌碉、石砌民居等物质文化景观,还捕捉到莎朗舞表演、羌笛演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瞬间,真实呈现了民族文化在灾后重生中“活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图三:王佳怡在北川吉娜羌寨进行文化调研与拍摄
此次拍摄旨在通过新媒体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川内丰富的文化遗产,感受古巴蜀文化的厚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与红色革命文化的炽热。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让这些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文化传承的新路径,为文脉的延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