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川农大实践团队重庆调研红色文化

2025-08-22    作者: 文/何雨洁 图/华兴琳    审稿: 祖立义    点击量:

为学习红色革命文化内涵,感受红色文化氛围,把握时代脉搏,争做时代新青年,四川农业大学蜀地新青年·一路黔行队的实践成员于2025年7月赴重庆开展“红色基因传承”主题调研。团队先后走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红岩革命纪念馆,通过实物展品、历史场景、文献资料的系统梳理,立体化全方位探寻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抗战记忆:在三峡博物馆触摸历史肌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抗日救亡运动在重庆的高涨”展区,团队成员通过200余件抗战文物与历史照片,回顾重庆作为抗战文化中心的光辉历程。泛黄的《新华日报》影印件、重庆学生界救国联合会旧照等文物,无不体现共产党人在国统区坚定拥护全民抗战的智慧与勇气。在“愈炸愈强”墙体复原场景前,团队驻足良久——斑驳的砖墙上,“愈炸愈强”四字笔力遒劲,墙内老照片定格着重庆市民在轰炸中坚持生产的坚韧身影,直观诠释了“愈是残破、愈要坚强”的抗战意志。

二、红岩丰碑:在纪念馆解码精神基因

红岩革命纪念馆内,“红岩精神永放光芒”金色大字映入眼帘,团队围绕“红岩精神”核心展区调研。在“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展区,南方局发行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原件前,成员们研读毛泽东“新华方面军”的题词,感悟这支“笔墨军团”的统战智慧。江竹筠、王朴、邱少云等英烈事迹展墙前,团队默立致敬。习近平总书记“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重要讲话展板与渣滓洞革命者“狱中八条”建议书形成历史对话,深刻揭示红岩精神“信仰坚定、不折不挠”的内核。

纪念馆红色教育资源转化成果颇丰:馆方通过“红岩精神”研学课程,已累计培训青少年超5万人次;开发的“红色家书诵读”“情景党课”等产品,让革命精神浸润新时代青年心灵。

此次实践,团队系统梳理了红岩精神“形成于抗战、淬炼于斗争、传承于新时代”的历史脉络。我们要将红岩精神内化为“强农报国”的行动自觉,在乡村振兴中续写新篇章。


Copyright © 2023 四川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