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续缘彝乡夏 共育童心花

2025-08-27    作者: 朱静 曾帅 潘诗祺    审稿: 祖立义    点击量:

持续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让温暖与希望在彝乡扎根生长7月中旬,应小沟村第一书记李晓辉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彝路生花”团队再次来到小沟村。由8名川农学子组成的“彝路生花•索玛花开”分队与当地50余名儿童携手开展为期14天的夏令营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22堂特色课程和5项趣味运动活动,为当地基础教育注入新活力。

初见如故:嘱托催新程 巧思筑乐园

抵达小沟村,团队受到第一书记李晓辉与村民委员会主任的热情接待。村民委员会主任特意宰猪备宴,席间二人嘱托:“孩子们盼了整整一学期,去年教的剪纸、唱的《不要怕》总挂在嘴边,这次夏令营一定要再给他们心里些梦想的种子。”饭后,李晓辉书记亲领团队熟悉校园,从食宿安排到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一一细致讲解;队员们接过教室钥匙,立刻忙碌布置起来——卡通图案装点黑板,气球彩笔摆满课桌,一张张崭新名牌静静等着小主人,原本朴素教室渐渐变了充满童趣乐园,延续的 “藏宝袋” 传统更成了师生间传递悄悄话的温馨载体。

图为团队与村干部合影

双向奔赴:跨季守约定 热忱越山来

“哥哥姐姐你们还会再来吗?”去年寒假小沟村孩子们的殷切期盼,在这个夏天有了最坚定的回应。“我们又来啦!”这句在报名现场重复了无数遍的话,像颗定心丸落进孩子们心里。最让团队动容的是那份跨越山海的热忱:不少去年的“老面孔”早早等候在教室门口,小脸蛋上满是重逢的雀跃;孩子为了参加活动,每天跨越2小时山路赶来,有的家长特意将孩子送到学校附近的亲戚家借住。这份热忱远超预期——原本计划招收30人的夏令营,提前报名就达48人,开营后仍有新学员陆续加入。团队特意调整课程时间,为路途遥远的孩子预留充足的赶路与休息时间,用细腻的关怀守护这份双向奔赴的信任。

图为团队成员组织报名

开营初见:初识融欢语 童颜映新篇

7月8日晨曦刚漫过操场,孩子们的笑声就撞碎了清晨的宁静。“我是小静姐姐,擅长剪纸!”“大家可以叫我熊猫哥哥,明天带你们玩弹弹珠比赛!”队员们的自我介绍刚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后面几天的课程。“小组海报”环节成了破冰的魔法——有的画上了许多组员们爱吃的水果,有的把队员们画成了小猴。当作品贴在墙上时,此起彼伏的“这是我画的!”“我们组最棒!”让陌生感瞬间消融。小静姐姐和熊猫哥哥趁机带领大家认识营规:一人说话原则”“不破坏公物”“用完即还”…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一起建立起公约,眼神里认真格外动人。最后,相机快门轻轻按下,50余张灿烂的笑脸被定格,为夏令营第一天画上圆满句号。

图为小树哥哥与“蔬菜拼盘组”及其“小组海报”的合影

接下来的13天里,孩子们在粘土手工、健康防护、心理团辅科学小实验等特色课程中继续探索世界,在两人三足投篮比赛等趣味活动中持续释放活力。正如队员朱静在日记中所写:“去年冬天播下的种子,今夏该开花了。”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一锤子的热闹,而是像彝乡的山风与阳光,年复一年滋养着希望生长。这续缘的夏天,不过是漫长坚守中的又一篇章——因为爱与知识的传递,本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


Copyright © 2023 四川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