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四川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菜鸟青盟团队联合生命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等学院,前往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湿地公园,开展以“调研湿地生态链,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双桂湖湿地公园是梁平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双桂湖湿地公园是梁平区重要生态屏障,关联城乡生态与发展。团队提前与公园管理人员交流,了解湿地规划、生态保护措施及与周边村镇的资源、产业联动情况,为调研做准备。

(实践队员在介绍双桂湖基本信息)

(双桂湖一角)
调研中,团队分三组行动。第一组考察湿地“水生态”,记录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分布,观察鱼类、鸟类活动,研究水体、动植物间的依存关系;第二组走进周边村落,询问村民是否参与湿地保护、湿地对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影响,以及发展特色产业的想法;第三组关注“城乡联动”,记录游客动线与停留时间,调研乡村民宿、农产品售卖点与湿地旅游的联动,分析生态价值转化情况。

(实践队员在积极讨论中)

(双桂湖科普路标)
“以前只知道双桂湖好看,今天通过和大家一起实地调研考察,才明白这湖里的生态链,跟我们种庄稼、过日子都有关系。”团队发现湿地的生态水通过灌溉渠流入农田,既保证了水稻用水,又减少了化肥使用,形成“湿地-农田”的良性循环,这一发现成为调研中的重要亮点。

(双桂湖连接农田处)
午后,团队在湿地科普馆召开临时讨论会,结合实地采集的数据、访谈记录,梳理双桂湖湿地生态链的现状:优势在于生态基底良好,城乡生态联动初显;但也存在部分区域水生植物单一、乡村与湿地旅游的产业联动不够紧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成员们初步提出建议,如在湿地适当补种本土水生植物,丰富生物多样性;推动周边乡村发展“湿地+民宿”“湿地+生态农产品”模式,让湿地生态价值更好地惠及城乡居民。
活动结束后,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让大家看到湿地生态链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后续将整理成果形成报告,为梁平区提供参考,希望能为梁平区优化湿地生态保护策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实践队员记录信息中)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村民访谈和讨论分析,掌握了双桂湖湿地生态链现状与城乡联动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初步建议,还将形成报告为当地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不仅是一次对湿地生态的深度探索,更是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大地、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为城乡融合发展的课题注入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