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搜狐网)汲榜样滋养,绘职业蓝图 ——四川农业大学“职南针”实践团纪实

2024-08-16    作者:     审稿: 祖立义    点击量: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年的未来便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关乎民生大计,紧系经济大局。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方向指引,近日,职南针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在各地开展了调研行动,通过线上视频对话,线下实地访谈的方式,对在乡村就业与在城市就业两种发展的高校毕业生进行采访,以精准把握当今时代市场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为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效鉴戒。

乡村振兴,富民强村。实践团成员吕钟琪对在乡村工作的陈小萱女士进行实地访谈。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应届生,陈小萱与大多数初入社会的毕业生不一样,她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年仅23岁的她,已在乡村工作一年有余。因为在学校学习的是法律相关的专业,毕业后她选择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的法务纠纷,或是协助市里的法官进行现场的调解活动。当被问及为何当初会选择来到农村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为她的父母也在农村生活。回到农村,既是回馈父母对子女承欢膝下的希望,也为在乡村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光与热。尽管目前的薪资微薄,但是她并不打算离开,乐于将汗水挥洒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积极地响应乡村振兴政策。此外,陈小萱还提到家乡的支柱产业——柠檬种植。目前她已有将自己的专业与家乡的产业相结合的想法,她相信这是家乡走向世界的一条路。

(图为四川农业大学职南针实践团成员吕钟琪采访画面)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城市是许多毕业生的选择,实践团成员伍博对就业于城市的秦祥先生进行线上采访。与陈小萱不同的是,28岁的秦祥梦想走出大山。自小便在偏远农村生活的他,数年寒窗苦读,历尽酷暑严冬,终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县城落地扎根。来到城市并不意味着他抛弃了自己的过去,相反,故乡时时留在他的心中。采访时,他这样说道留在这里才能有更好的收入,为家里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对于乡村,他再熟悉不过,过去这些年来,乡村的发展他一直看在眼里,乡村的政策他一直铭刻在心,西部大开发,人才引进策略,助农计划……一步步落地,一段段生根。他认为,随着乡村基建的发展,毕业生待遇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提升,帮扶政策的加持,未来前往乡村贡献力量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

(图为四川农业大学“职南针”实践团成员伍博采访画面)

此次实践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毕业的各行各业人士进行访谈,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与技能,掌握市场动态发展脉搏,指引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也为国家事业发展与建设提供助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社会建设非一日之事,职南针实践团将持续推进与更多就业者的访谈,为广大大学生提供就业建议与参考,同时也勇担乡村建设、社会进步的重任,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Copyright © 2023 四川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