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农人潮涌乡村:大学生返乡就业现状与展望

2024-08-07    作者: 文/邱雅暄 图/唐菊 杨舒涵    审稿: 祖立义    点击量:

720日至85日,公共管理学院“职南针”社会实践团队风禾小分队一行15人各返家乡,横跨川、滇、闽、浙四个省份,围绕“青年就业视角下乡村与城市抉择路径探究”主题,开展了为期15天的访谈调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成为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尤其在非一线城市和基层地区,青年返乡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2022届外地求学本科生返乡就业的比例(47%)较2018届(43%)提升了4个百分点。这些新农人不仅包括高校毕业生,还有海归、返乡农民、城市中青年企业家等,他们通过引入新视野、新格局、新面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转型,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希望。

就业率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就业市场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返乡就业的大学生正在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支队采取实地调研、结构性访谈、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等调研方法,将西南内陆和东南沿海作为样本区,以城市与乡村受访者就业情况的横向对比来考察这个热点问题,以期为在读学生提供择业建议。

返乡热情不减,就业偏好求稳

“乡村基层工作它的服务覆盖面比较大,而且事情也比较多、比较杂,其实它是很能锻炼人的意志并积累经验的。”在谈及乡村就业经历时,便民窗口工作者陈思予如是说,在工作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是生活常态,也是她职业生涯难得的瑰宝。在受访的147名已在乡村就业者中,超过七成表示服务期满愿意继续留在乡村。即便在薪资待遇上可能不占优势,但返乡工作者的就业满意度并不低,甚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的人际圈子、较小的工作压力、有力的政策保障、满满的个人实现感和职业认同感均是城市就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更与他们对归属家乡和就业稳定的偏好息息相关。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指出,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7.6%,国企成为毕业生的首选,占比46.7%。同时,返乡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比例为25%,在国有企业的比例为24%,均高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求职更积极,就业更求稳,显示出在新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对稳定性的强烈趋向。

11054


团队成员采访乡村就业的歌舞团演员 杨舒涵摄

正视工作环境,理性择业就业

调查显示,2022届返乡就业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5525元)低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465元,工作专业相关度(70%)低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麦可思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尽管返乡就业渐成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新选择,但返乡就业到底香不香,可谓见仁见智。受访的返乡工作者指出,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结构不平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严峻,在有限扶持政策下,就业者需要对并不算多的提拔重用机会和薪资水平认真加以审视。

西部计划志愿者马东豪也跟记者分享了自己初到岗位的焦虑心情,因为我本身学的是一个汽车工程,这个专业其实跟财政的话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那我来的话也会更紧张,害怕因为我的上手慢耽误了工作。但和其他常规就业的毕业生不同的是,参与西部计划乡镇适当的工作强度和朋辈带领带给他的更多是成长,相比着之前毕业就面临着事业重担的感觉来说,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很好的过渡阶段。所以建议有这方面想法的同学,也可以把西部计划列入一个(择业)考虑的范围。

1674C8

团队成员采访乡村就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 唐菊摄

无论城市或乡村就业,大多数受访者都充分认同了大学生乡村就业的价值,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方面,引导适龄青年留村择业成为重要举措。但就如受访者所说,当前乡村就业环境对于年轻人来说仍然没有足够吸引力,包括乡村本地的年轻人都更倾向于外出城市就业。薪资空间不高,发展周期漫长,以及对于年轻人来说必要的娱乐休闲的环境得不到满足,部分高校毕业生们受制于此也会望而却步,乡村就业的潜力难以得到发挥。出台真正实际有力的政策,让收入更多、岗位更多、机会更多,使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扎得深,我们呼唤更加向好向善的乡村就业环境。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基于青年乡村就业的问题探索,“职南针·风禾”社会实践团队旨在借助此次调研,为面临就业选择的大学生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唯有共同努力,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职业培训,磨砺自身本领,才能将这份助力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化作现实。


Copyright © 2023 四川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