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踏访安仁抗战印记,青春叩响四重历史之门

2025-08-20    作者: 文/马舒婷 图/赵萌    审稿: 祖立义    点击量:

于历史回响中传承红色基因,于文化瑰宝中汲取奋进力量。8月10日,四川农业大学“‘彝’路生花·长风万里”实践团队一行15人赴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聚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团队通过参观文物陈列与历史场景复原,深入学习抗战抗战全貌,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红色基因活化的窗口,建川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宗旨,通过5大抗战主题馆、4000余枚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川军抗战馆等,真实展现中华民族抗战史诗。同时,建川博物馆以民间之力承载国家记忆,用千万文物构筑精神丰碑,既是抗战史与红色文化的“活态教科书”,也是文旅融合创新的标杆,深刻诠释了“为了未来,收藏教训”的建馆初心,成为凝聚民族认同、启迪后世的重要精神坐标。


中流砥柱馆:抗战灯塔的见证

作为聚落主入口的首站,该馆以2435平方米的橘红色方形建筑呈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核心作用。《论持久战》等实物陈列,让成员们直观感受革命思想的力量——泛黄的文稿不仅是历史见证,更让大家真切体会到这一理论在民族危亡时刻为国家指明方向的伟大意义。

正面战场馆:国共合作的抗战记忆

毗邻中流砥柱馆的素白色建筑,面积1299平方米,聚焦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驻足于展柜前,一位团队成员不禁讲道:“那些勋章和褪色的军装照片,让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正面战场将士们的牺牲。以前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今天看到那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名字,特别是影像资料里他们冲锋陷阵的画面,心里真的很难受,也很敬佩。”

不屈战俘馆:血泪中的尊严丰碑  

全球首个战俘主题独立博物馆,以山石褶皱造型隐喻抗争精神。团队成员们步履沉重地走进那条悬挂着数百张战俘照片的狭长通道,照片中先辈们眼神里的那种坚毅、不屈,甚至平静,直击心灵最深处。面对这段历史,成员们都愤慨不已,悲痛万分,势必要化悲愤为动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国防兵器馆:千年兵器的国防课堂

收官之站聚焦兵器演进史。新增抗美援朝专题展区,生动诠释“兵器是捍卫和平之盾”的深层意义。成员们表示,通过参观更清晰认识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未来将以扎实学习为国家国防根基贡献力量。

此次建川之行,“‘彝’路生花·长风万里”实践团队成员们不仅收深化了对历史的认知,更实现了精神的升华与信仰的淬炼,纷纷表示将坚定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成员:赵萌 田金明 席融杰 傅旭 龚一军 黄灿 张杰 罗梦 熊柱顺 马舒婷 杨宇涵 吴若愚 谭秀军 赵海涵 朱芮)


Copyright © 2023 四川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